时间:2022-10-10 10:35:14 | 浏览:2348
文/ 苏舒
十八岁的顺丰,等待破局。
4月份,顺丰的一季度财报披露了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一季度净亏损11.34亿元。而在一个月前,顺丰刚给投资人交上一份成绩喜人的答卷,2020年净利润61.3亿元。
一季度亏损的热度还未散去,6月30日,顺丰又传出将拆分同城业务独立上市的消息。近日,顺丰同城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数据显示,顺丰同城三年累计亏损15.56亿元。如果顺丰同城顺利上市的话,王卫将收获第三家上市公司,而顺丰控股的业务,也逐渐一一剥离独立上市。
王卫一直强调,顺丰是一家物流公司而非快递公司。如今的顺丰,在快递业务之外,供应链、快运物流等业务逐渐在财报中崭露头角。在保持老业务持续增长的同时,顺丰也在不断拓展新业务,而这也被其归为此次亏损的原因之一。但从财报来看,快递业务增长疲软,新业务投入大于产出,顺丰已经走在了企业发展的岔路口。
亏损,或许是站在转折节点上的顺丰历经的阵痛。7月13日晚,顺丰二季度财报预告显示,预计本季度净利润为16.29亿-18.19亿元,预计扣非净利润为6.04亿-7.34亿元,顺丰扭亏为盈,开盘大涨,市值3081亿元。但顺丰快递业务是否迎来天花板、新业务何时扭亏为盈……这仍旧都是顺丰走出阵痛时需要一一解答的问题。
业绩“变脸”
3月17日,顺丰发布了2020年年报,成绩喜人。年报显示,2020年顺风营业收入为1539.87亿元,同比增长了32.25%;业务量81.4亿票,同比增长68.5%;归母净利润73.3亿元,同比增长26.4%;扣非归母净利润61.3亿元,同比增长45.7%。
但在公布年报后不到一个月时间里,顺丰业绩大变脸。4月8日晚间,顺丰发布第一季度业绩预告称,2021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亏损9亿元至11亿元。第二天顺丰开盘即跌停,市值跌至3313亿元,而今年2月顺丰股价还创下历史新高,总市值达5681亿元。顺丰跌停当天,连带着圆通速递、韵达股份、德邦股份跌幅均超3%,申通快递、中通快递跌超1%,快递股几乎全线下跌。
4月9日,顺丰召开2020年度股东大会。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王卫就第一季度业绩表现道歉,“首先跟股东做一个道歉,因为我认为第一个季度真的没有经营好。”王卫坦言,在管理上有疏忽,类似的问题不会出现第二次。
王卫的道歉并非没有道理。顺丰第一季度报告显示,报告期内,营业收入426.2亿元,去年同期营收为335.41亿元,同比增长27.07%,但归母净利润为-9.89亿元,去年同期盈利9.07亿元,同比下降209.01%;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1.34亿元,去年同期盈利8.32亿元,同比下降236.28%。
为什么会在第一季度出现11亿元的亏损?顺丰在财报中给了五点解释,分别包括新业务投入加大、快递业务增长下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重叠投放导致整合各业务线网络资源成本提升、春节员工补贴以及快递业务整体毛利率压力。
关于新业务的投入并不难理解。王卫一直强调,顺丰是一家物流公司而并非快递公司。除了快递业务外,顺丰很早就开始布局医药、冷运、快运物流、供应链、同城急送等业务。而对于新业务,顺丰也加大了布局和投入,包括自建航空公司,自建鄂州机场服务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全国布局46个城市的产业园项目;中转站自动化产能升级项目等。
数据显示,2020年顺丰速运、快运和其他净利润为别为89.87亿元、-9.08亿元、-11.25亿元。换句话说,除了以传统快递业务为主的速运分部还在盈利外,其他新业务部分都处于亏损状态。
“营业收入同比增加27%,营业成本增加44%,因营业收入覆盖不了增加的营业成本,所以导致亏损。”广州哈曼咨询品牌顾问王缤娴认为,顺丰在现阶段的定位是战略转型期,从快递业务转型到提供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的服务商。然而供应链服务商的业务虽然增速很快,但在整个业务矩阵的占比太小,远远达不到快递主营业务的地位,所以呈现出收不抵支的局面。
下沉
顺丰转型发力新业务的信号,源于顺丰2018年的财报。
2018年以前,顺丰快递给人的印象还停留在“贵”和“快”。2018年顺丰财报显示,时效快递占营收的58.7%,主打高端市场,用高价换取时效,这是最开始顺丰给自己的定位。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快递企业市场竞争分析及企业竞争策略研究报告》指出,2018年,顺丰占据中国高端快递市场份额的59%。此外,在中高端快递市场,EMS、顺丰瓜分了近八成市场份额。
同年,顺丰首次出现了营收增长但净利润增长下滑,即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当年,顺丰营收从713亿元增长至909亿元,同比增长27.6%,但其归母净利润从2017年的5.2%下滑至3.83%,为34.8亿元。
同样是在2018年,京东物流宣布旗下快递业务个人用户领域,定位高品质快递;四通一达(即中通、圆通、申通、百世、韵达)也开始向高端市场进行探索,如圆通在2018年7月推出“承诺达”,定位中高端市场。
王缤娴认为,一方面是中高端快递市场天花板已至,一方面是新对手的进入加剧了市场竞争,顺丰压力备增。由此,顺丰将目光投向了下沉市场。
从2019年5月推出针对电商市场的特惠专件起,顺丰就开启了下沉之路,与唯品会合作、新增“冷运特惠”服务、以“特惠专配”切入中低端电商市场。
但打入下沉市场,必有取舍,顺丰自此也开启了以价换量的时代。数据显示,顺丰2018年-2020年票均收入分别为23.26元、21.94元、17.77元。而同期,顺丰快件量大幅提升,分别为38亿件、48亿件和81亿件。尤其是主打下沉市场的经济快递,在2020年营收同比增加64%达441.48亿元,占总营收比例达到28.67%。
中国快递业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城市及农村等下沉市场十分活跃,快递包裹中有20%的包裹是农产品。因此,顺丰进入下沉市场意义十分重大。在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看来,打入低端市场的顺丰与四通一达具有竞争关系,但是,也存在着明显区别,主要表现在层次上偏高端、类别上具有较多的生鲜产品。
“生鲜产品冷运及医药是耗费成本较大的部门,这是由于其行业特点所致。此外,供应链物流是一种整合资源,产生效益的长远之策。”但洪涛坦言,这些新业务刚开始时会有些投资,但是长期而言,会带来较大的投资回报的。
也正是因2020年经济快递板块的大幅增长,2018年顺丰“增收不增利”的雷一直埋到了2021年一季度才爆炸。由于新业务持续性投入,传统高毛利的时效快递业务增速放缓等一系列因素,顺丰一季度财报披露亏损11亿元。
宝新金融首席经济学家郑磊表示,顺丰本身的基因就定位在高端市场,而进入下沉市场期间,找一群专门的人来做专门的事情,将低端业务成立成一个子品牌与四通一达进行竞争,对于顺丰来说或许会更有竞争力。在郑磊看来,顺丰进入同城急送领域也是其打入下沉市场的手段之一。“同城急送的毛利率并不高,市场相比而言也并不大,将其拆分独立运营反倒是一个大公司正常的经营策略。”
有待破局
传统快递业务优势逐渐下降,新业务扩张和投入加大,顺丰走到了企业发展的转型阶段。
王卫曾坦言,顺丰未来致力于提供综合物流服务,所针对的不是4000亿传统快件市场,而是12万亿大物流市场。顺丰也一直明确自己是一家独立第三方科技驱动的行业解决方案服务公司,除了传统快递业务外,顺丰一直在试图发展新的业务,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提供贯穿采购、生产、流通、销售、售后的高效、稳定、敏捷的数字化、一体化的供应链服务。
在郑磊看来,顺丰目前向服务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属于前瞻性战略,用以应对未来的数字经济时代。
“但在转型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控扩张节奏。顺丰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扩张速度和盈利速度并不匹配,这必然导致财务报表会很难看。”在郑磊看来,顺丰的“野心”不止于快递业务,而更多地表露在物流产业链端,并通过自建自营打通物流中间环节,进而在此基础上寻找新的商业化机会。
也正因为如此,顺丰此前对电商的探索也不足为奇。物流产业链的最上游仍然还是以电商快递为主。而顺丰从2010年开始,就不断在电商试水。当年顺丰推出第一个电商平台“E商圈”;2012年顺丰推出“顺丰优选”,主打生鲜和食品零售;2014年,顺丰又推出O2O社区店“嘿客”,主打商品预购、网购线下体验、便民服务、快件自寄自取四大服务。
但顺丰涉足电商领域均已失败而告终。直到2021年,王卫曾公开坦言,由于缺乏商户资源来源,顺丰做不了社区电商,也坚决不会碰商流。尽管没有再涉足电商领域,但顺丰凭借自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上线了生鲜配送平台“丰伙台”,主要围绕一些农产地进行供应链整合。
在洪涛看来,抓住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趋势,是任何企业都不可回避的。而顺丰新业务朝向数字化发展,也正是由于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全渠道数字化应用。但洪涛也并不否认,新业务必然会带来较大的投入。“因为不熟悉,且开始需要大量的投入与布局,在未来的业务过程中会得到补偿,但是,应认真研究其盈利模式,加强精细化管理,也就是数字化管理从而实现其新的增长利润的出现。”
顺丰在财报中曾强调,预计通过网络融合、资源整合、自动化产能升级等经营举措,提升产能利用率及网络运营效率,伴随业务规模增长,有望在今年下半年开始逐步释放规模效应。
“当公司达到一定的规模之后,管理水平也需要与之持平,这对于王卫及其团队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郑磊表示,处在转型阶段的顺丰,除了业务上的不断探索之外,更重要的还需要提高管理水平。
“一方面,顺丰的商业布局,可以看出它的超前性和上进心;另一方面,在新业务没有爆发,传统业务饱和的情况下,投资活动又显得激进。整体而言顺丰的企业质地是优质的,但能否转型成功和找到新的增长引擎,有待时间考证。”王缤娴说道。
中国新闻周刊就亏损、下沉、转型等相关问题采访顺丰,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1、李想“爆粗”8月29日,理想汽车用户日在成都举行。公司创始人李想在发表演讲时突然爆出粗口:“TMD,一帮搞臭技术的,天天冲着我们BB,什么增程式电动是个落后的技术。请问:他们TMD的懂个屁技术?一群毫无用户思维,完全不关心用户的一帮人,
真金不怕火炼。北京车展后一度被推上风口浪尖的奇瑞,以事实回应了危机传闻。4月奇瑞集团销售数据显示,新车销量60592台,同比增长17.5%,新车瑞虎8订单破万,奇瑞新能源车6015台,同比暴增188.63%。尽管依旧以不善言辞的形象出现,但
最新规划来了!你熟悉的白云机场要“上新”!白云机场T1将实现“大变身”计划整楼翻新白云机场1号航站楼(简称T1)计划“大变身”,在6-8年内完成整楼翻新改造,现正进行创意征集招标。T1、T2“合体”5条指廊打通连成国际区近期规划目标年为20
中新网成都6月4日电 (记者 王鹏)近日,“成都女孩近视1500度与过量摄入甜食有关”的消息引发公众关注。近视为何与过量摄入甜食有关?四川省医学会眼科专委会青年委员、四川省人民医院眼科主治医师邓铂林4日告诉记者,过量摄入甜食会影响人体对钙的
1.眼睛会越变越小近视眼的人不带眼镜只可以看清近处的东西,看远处的就很模糊,需要眯着眼睛才能看清,长时间的眯眼会让眼睛变小,眼睛小就会显得整个人没有精神,明明不戴眼镜是为了让自己变美却没想到会适得其反,所以近视后要及时佩戴眼镜,只要度数准确
现在我国近视的特点是近视发生低龄化、高度近视比例高的趋势明显[2]。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数据,2018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2020年,教育部公布的青少年视力调查数据显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由于观看电子屏幕时间增长、户外运动
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必须是高颜值脸蛋的标配,然而,有些近视的朋友发现,随着自己戴眼镜的时间越来越长,眼睛逐渐地有些变凸变形,原本炯炯眼神的眼睛变得无精打采,显得极不协调。同时,眼睛变凸变形是在戴眼镜之后发生的,大家也就自然而然地把眼睛变凸变
绝大多数近视的人一至两年会换一次眼镜,可是眼镜无意中损坏或者近视度数增加,都需要重新配戴眼镜。配镜的时候,配镜人员会向近视的朋友推荐,是否需要加防蓝光或者配变色眼镜?很多近视的人对于近视镜是否需要加防蓝光功能或者配变色眼镜有很多疑问,变色眼
近视眼镜这东西,想毕有近视的值友应该都大概知道--暴利行业。随便进一家眼镜实体店,完全叫不出名字的镜架、镜片就是好几大百。如果你想叫得出名字,那基本得上千。话说,近视眼镜也“基本”属于消耗品,如果眼睛保护的不好,估计两三年就得换一副,因为度
暑假到了,家长们最担心的莫过于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会对孩子的视力产生较大负担,不少家长朋友一方面担心孩子的视力问题,同时对于孩子暑期近视防控、好的用眼习惯的养成也不是很了解,内心颇为焦虑。假期确实是青少年近视高发期,稍不注意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