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0 10:33:43 | 浏览:3136
顺丰同城(9699.HK)的上市没有挑对好日子。
和之前暗盘表现相似,顺丰同城上市首日开盘跌7.43%,报15.2港元/股,流通市值35.16亿港元。截至发稿,股价下跌9.87%,报14.8港元/股。
顺丰同城的发行定价为16.42港元/每股,合计募集约21.5亿港元。这是继顺丰控股(002352.SZ)、顺丰房托(2191.HK)、嘉里物流(0636.HK)之后,顺丰系旗下的第四家上市公司。顺丰同城最初为顺丰控股集团旗下事业部,专注于同城实时配送服务,2019年公司实现独立化运作。根据艾瑞咨询数据,公司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第三方即时配送服务平台。目前,市场上顺丰同城的主要竞争对手是达达(DADA),两者都是专注于同城即时配送服务。
虽然质地稀缺,但上市即破发依然说明了不少问题。其中,亏损是顺丰同城目前遇到的最大困境。
由于当前同质化严重的配送行业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亏损问题是当下即时配送行业的痛点,各大配送公司均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
顺丰同城的最大对手达达就是典型之一,今年第三季度实现总净收入16.8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9.60%;与之对应的时净亏损也逐步放大,今年三季度净亏损5.43亿元,较去年同期亏损4.34亿元增加25.05%,其主要原因在于较高的运营成本。2021年第三季度,达达集团的运营成本占到总营收的73.2%,运营和支持成本从去年同期的10.18亿元增至12.36亿元。
顺丰同城也是如此。招股书披露,2018-2020财年及2021年前5个月,公司的收入分别为人民币9.9亿元、21.1亿元、48.4亿元及30.5亿元,订单量分别为7980万、2.1亿、7.6亿、5.1亿;营收增长的同时亏损也在加大,同期亏损净额分别为3.28亿元、4.7亿元、7.58亿元以及3.53亿元,截至目前公司还未实现过盈利,过去三年内亏损累计已超过15亿元。
造成顺丰同城亏损的主要原因关键在于巨额的人力成本。资料显示,顺丰同城的人力成本包括有关骑手的劳务外包成本及僱员福利开支,人力成本占营业成本超过97%之多。2018年至2020年,顺丰同城外包成本及福利开支分别为12.25亿元、24.43亿元、50.32亿元,造成人力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是公司随着业务的扩大,骑手的数量也随之增加。截至2021年5月31日,顺丰同城平台已拥有超过340万名注册骑手,并且短期这一数量或许无法缩减。
此外,顺丰同城平台注册的商家数量已达53万户,用户数达1.26亿,企业目前处于抢占份额的扩张期,商家和用户的增加必然会造成服务的市场范围扩张以及订单量的提升,这也就意味着骑手的需求量只会增长不会下降,创造的营收越来越多伴随着亏损也会越来越大。
但是同城的快递业务正迎来越来越多的入局者。美团在今年第二季度财报中表示,美团闪购二季度进一步扩大了商家规模及产品覆盖范围;京东也在10月13日宣布,联合达达推出“小时购”业务来进一步扩展即时配送市场。面对美团、蜂鸟、达达等诸多对手竞争,只要市场还未一家独大或者企业之间形成某种默契的前提下,结束“烧钱”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预计未来顺丰同城很难在短期内实现扭亏为盈。
顺丰同城此番上市,不但无法为母公司提供新的业绩增长点,还有可能继续充当母公司的“拖油瓶”。亏损望不到头且急需注资,或许才是顺丰同城选择赴港上市的真实原因。
事实上,顺丰同城的此次发行价较为合理。按全球公开发售后的9.3亿股本计算,公司IPO发行后总市值在153亿至168亿港元。扣除基石投资人了淘宝中国、哈啰出行合计41.32%的份额后,预计公司流通市值为14.62亿港元左右。
公司招股书中披露, 2021年前5个月的收入同比增长113%。假设2021年全年收入增速与前5个月一致,基于2020年收入48.4亿预估2021年全年收入为103.1亿。以预估的2021年营业收入103.1亿元为基础计算,公司招股价对应2021E年收入的预测市销率P/S为1.48-1.63倍,略低于母公司顺丰控股(002352.SZ)当前1.74倍的P/S(TTM)估值。
与公司业务最相近的美股上市公司达达集团的市销率4.73倍P/S(TTM)相比,顺丰同城与其相比估值定价也较为合理。若顺丰同城能保持前5个月113%的营收增速至年底,结合目前市场情况,本次16.42港元/股的发行定价较为合理。
因此,市场选择用脚投票,主要还是基于亏损和行业的担忧。短期来看,顺丰同城的估值难有起色。
经常看德云社相声的观众,应该对孟鹤堂那句“盘他”印象深刻,一个“盘”字,让所有接触过文玩的人会心一笑。回忆起文玩市场的盛况,在北京十里河天娇文化市场经营了多年文玩的吴女士满怀感慨:“那时候进货贵,好一点的核桃,光拿货就要上万块,一两万的货转
[资讯-牛车网]牛车网产经讯一直以来,奇瑞集团对奇瑞新能源都寄予着厚望,希望能独立出来成立股份公司。早在2016年奇瑞新能源就曾计划“借壳”海螺形材上市,但是因为当时的奇瑞新能源未取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使得奇瑞新能源错过一次上市的机会。近
奇瑞有望整体上市杨海艳增资扩股正式落地后,奇瑞控股集团(下称“奇瑞控股”)和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奇瑞股份”)在日前已完成了一系列工商信息变更,包括股东股权、注册资本和管理层三个方面。在注册资本方面,奇瑞控股最终注册资本由约42.78
作者:江小花、李一帆很多年后,当尹同跃回顾自己的汽车从业生涯时,2016年或许注定会成为他很难忘记的一年。我猜。 这一年,出生于1962年的尹同跃54岁。在中国的体制内,很多人要到这个年纪,才刚刚爬上主政一方的位置。而尹同跃,已经在奇瑞汽车
不管奇瑞徽银能否登陆A股市场,奇瑞谋求上市的决心不会改变,因为这个梦想它已经追逐了13年,期间经历波折无数,即便再有打击,对历经『沧海』的奇瑞来说也是波澜不惊了。文|欢脱兔图|来源网络整体上市梦碎后,奇瑞已经准备“各个击破”了。日前,证监会
DHT介绍图原定10月底发布预售价,正式上市的收款打字鲲鹏动力的混动车型瑞虎8PLUS,至今未等来正式发布。目前看来12月上市的可能性比较大,最迟1月上市。之前的消息一直说的首款搭载鲲鹏动力的混动车型瑞虎8PLUS是电喷1.5T装机,最新申
每经记者:黄辛旭 每经编辑:裴健如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孙桐桐 摄“奇瑞增资扩股项目已于2019年底顺利摘牌,相关的股权交易也已完成,目前正按照既定程序推进后续工作。”日前,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在一场调研活动上表示。这也被视为是对近期坊间
文|AI财经社 周长贤编辑|胡刘继10月9日中午,奇瑞汽车官方微博发布一则声明,试图为某行业媒体曝出的“奇瑞将被整体出售”的传闻划上休止符。该行业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奇瑞将整体打包卖给一家民营企业”,又表示收购方不是一般私企,而是大型
奇瑞欲按板块分拆上市6家企业争抢162亿元增资股份■本报记者 龚梦泽9月17日最新消息,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出增资扩股预公告。《证券日报》记者查阅公告显示,本次增资扩股包括奇瑞控股出让31.4%的股份换取83亿元以及奇瑞股份出让18.
北京商报讯(记者 刘洋 濮振宇)9月13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奇瑞控股官方获悉,奇瑞控股董事长、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已就奇瑞上市做出最新表态:“增资扩股完成后,奇瑞已将加快上市工作提上重要日程。” 尹同跃的上述表态,并不令外界意外。去年,奇瑞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