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0 09:54:58 | 浏览:2785
继中通后,又一家快递企业年业务量突破100亿件。12月29日晚,韵达股份发布公告称,其年度累计快递业务量突破100亿票。
放眼三通一达百世顺丰等上市快递,成本管控是量、利增长的核心动力,韵达就是最好的案例。近三年来,韵达速递的业务量可谓“后发制人”,先后超越申通圆通等企业,目前韵达快递市场占有率仅次于中通,稳居国内第二。
高增长高利润带来充裕的经营性现金流,有力地支撑公司的投资性支出,从而扩大产能、优化成本管控,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实际上,龙头的分化归根结底是成本管控的分化。
韵达“超车”的秘密
2015年-2018年,韵达、中通和百世的市占率稳步提升,而圆通、申通的市占率持续下降。中通2016年超越圆通成为行业第一,韵达2017年超过申通成为行业第三,2018Q1,韵达市占率继续提升至13%,成为行业第二,百世的市占率提升至10%,成为行业第四。快递龙头的市场份额排位在不断调整。
盈利能力方面,中通持续领先三通一达,其归母净利高于韵达和申通的总和。从2017年开始,韵达的归母净利同增35%,超越圆通,成为通达系第二。
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快递业务旺季高峰,韵达的订单量、日均揽件量、日均派送量再创新高,且成几何倍增长。同时,在全程时效及服务满意度方面也行业领先,再次刷新历史纪录。
韵达之所以在2019年再次刷新历史纪录并保持行业领先,除了通过科技手段强化“加盟式网络,直营化管理”的落地之外,更主要的是韵达持续降低成本,让自动化设备等技术、设备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提升了快件全程时效。
围绕着韵达快递的收入结构,简单来说,韵达打的三张牌分别是“服务引流”、“产品分层”、“成本领先”。
1、“产品分层”与“提升服务”
今年“双11”前,韵达推出了以时效为核心的高端产品——韵达特快,满足了“双11”期间对时效有巨大需求的客户。
同时,更早的时候,韵达还升级了长三角经济圈内的旺季快递配送速度,承诺从11月11日0点起, 长三角26个城市”互发的双11旺季快件,一经揽收开始,在72小时内必须送达。
2019年韵达半年报显示,韵达以满足客户差别化需求为导向,通过优秀的服务能力和市场化手段,继续实施“控重、控泡、控大”经营策略,优先获客小件、轻件,促使货品结构持续优化,快递服务单票重量同比下降13.66%;
进一步丰富产品体系,特别是发展高品质、高附加值的时效产品,大力拓展“橙诺达2.0”市场规模,新开发“优递达”等时效新产品,为核心客户及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快递服务。
2、转运边际成本不断降低
总部的快递成本包括面单成本、中转运输成本和中心操作成本。随着电子面单的推广,面单成本已经非常低,中转运输和中心操作是总部最主要的成本。
统计显示,2013-2018年,韵达单件快递成本累计下降1.48元(圆通1.18元,申通0.29元)至1.38元,目前在三通一达中最低。其中,单件运输成本和单件中心操作成本分别累计下降0.99元、0.33元,韵达对运输成本的优化效果尤为显著。
可以说,总部在成本管控上的差异是近年来快递龙头分化的根源。一方面,总部成本的差异间接地决定了加盟商成本的差异,从而决定了加盟商的竞争力和揽派件效率,并产生了单量增长的分化;另一方面,总部成本的差异导致了总部单件利润水平的差异,进而产生了总部的利润增长的分化。
目前,韵达是通达系首家枢纽转运中心100%自营的加盟制快递公司,已经形成“枢纽转运中心和干线网络自营、终端揽派加盟相结合”的平台化、扁平化运营模式。
转运中心自营使得总部更加专注于中转主业,更容易推广和升级转运中心,提升中心操作的自动化与智能化,减少人工操作,保障中转效率和质量,从而降低单位中心操作成本。
3、自营车队比例提升
另外,作为成本的大头,韵达对车队的管理也不断优化。2015年以前,韵达的运输主要由外聘合同车、自有车辆及物流卡班车共同提供,其中,合同车、自有车辆及物流卡班车接受韵达货运的统一调配,服从韵达货运根据业务需要对运输线路的设计和调整。因合同车为按趟次结算,运输者缺乏提升装载率的动力。物流卡班车作为临时补充运力,从事临时线路运输,价格较高。
因此,2015年韵达推出了承包车模式,韵达出资购买车辆,租给运输公司,再购买运输公司的驾驶运输服务,这一方面增强了公司对干线运输的掌控力,另一方面也减轻了公司自购车辆的资本开支负担。2015年,韵达的单件中转运输成本降到了1.0元以下。
自有车辆占比的提升使得总部更容易统筹中转运输,提升车辆运输的满载率,保障中转运输质量,并降低了中转运输的单位成本。
在中转运输方面,三通一达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自有+外包”相结合的模式,其中中通的外包比率最低。中通的自有车辆占比在60%以上,只有部分干线运输由桐庐通泽负责,而桐庐通泽只为中通一家服务,且中通部分员工拥有桐庐通泽76.6%的股权,两者互为相关方,因此中通的干线运输近乎自营。
网点成本降低近1.8元
成本的下降使得加盟商利润得到边际改善,这既增强了加盟商揽派件的积极性,也使得加盟商在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从而有效地刺激了快递量的增长。韵达近4年的单量复合增速为42%,市占率迅速扩大。
众所周知,一线网点的稳定是业务量保持优势的根基。目前与当前快递发展阶段最为匹配的快递加盟网络管理形态是,枢纽强化集权,网点分而治之的金字塔形态。总的来看通达系企业,韵达的网络管理能力是最佳的。
快递的加盟模式涉及加盟商和总部两个盈利主体,分别负责末端网点和干线中转,二者的利益平衡影响到全网的运营,其中,加盟商的利润水平影响末端的稳定性,进而影响全网的快递量。
首先,保证加盟商利润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降低加盟商向总部支付的服务费。加盟商揽件后收取快递费,并支付给总部干线中转服务费。作为联系加盟商和总部的关键纽带,总部服务费是平衡二者利益关系的核心。降低总部服务费率将直接提升加盟商利润水平。
具体来看,总部服务费包括的面单费、中转费、特许经营费;派送费是总部代派件加盟商向揽件加盟商收取的费用,本质上仅仅从总部流转,但在实际运营中,总部的派件收入和派件支出并不绝对相等,这主要在于派件费常被作为激励派件加盟商保证派件质量的奖惩机制:总部派件毛利为正,是对加盟商的成本,总部派件毛利为负,是对加盟商的补贴。
数据统计,2013-2018年,韵达大幅降低了对加盟商的面单和中转费率,其中面单费率的累积降幅分别为0.33元/件、0.37元/件,中转费率的累积降幅分别为1.39元/ 件、1.5元/件。此外,韵达还降低了对加盟商的特许经营费,韵达加盟商成本累计下降了1.74元。
成本的下降使得加盟商利润得到边际改善,这既增强了加盟商揽派件的积极性,也使得加盟商在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从而有效地刺激了快递量的增长。
韵达快递董事长聂腾云在2018年年度业绩说明会上曾表示,韵达正在构建“一超多强”生态圈,“多强”是指韵达供应链、韵达国际、末端服务以及商业等周边产业链和新业务,这些新业务正在给韵达带来新的市场增长空间。
来源:【青岛信网】信网4月28日讯(首席记者 丛黎)”丢了就按照丢了的办法处理,没丢就赶紧给个准信,这样拖着算什么事情。”城阳区的王先生是一位宝马4s店的工作人员,前段时间应客户需求,从宝马厂家订购了一个汽车配件,通过德邦快递从合肥市仓库发
蓄力两年,顺丰重磅出击快递市场的竞争不进则退,哪怕是顺丰也一直在保持着应有的危机感。近月来,以口碑安身立命的顺丰接连遭到保价赔付的争议。9月28日,顺丰顺势提出即将上线“顺丰保价服务2.0”,从赔偿规则、赔付时效、专属客户通道等方面入手,对
近日,山西太原韵达快递公司检出多例核酸检测阳性人员。截至4月20日山西省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例(太原市清徐县5例),新增治愈出院1例(太原市小店区1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71例,治愈出院205例。那么,2022年山西快递停运时间最新
本报讯 (记者陈雪怡 通讯员曾文)按照相关工作部署要求,省邮政管理部门紧密结合我省疫情防控新形势,及时调整工作着力点、侧重点和应对举措,坚决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要求,进一步强化防控措施,督促企业认真落实最新的行业疫情防控基本制度,做
雷递网 乐天 8月18日报道中通快递日前发布财报,财报显示,中通快递2022年上半年营收为165.6亿元(约24.72亿美元),上年同期的营收为138亿元;经营利润为31亿元(约4.63亿美元),上年同期的经营利润为20.88亿元。中通快递
金融界网5月7日消息,中通快递去年少赚24%,绩后股价跌穿上市价并低见200.5港元,然而时隔一个多月股价已反弹超过2成,以下是可继续睇好公司前景的原因。1.内地经济复苏势头依然强劲中国今年首季GDP增长18.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步顺丰后尘,申通市值腰斩,利润下跌近100%最近快递巨头间动作频频,似乎暗示着快递行业要变天了。先是“快递一哥”顺丰营收暴雷,第一季度巨亏9到12亿元,惊呆广大网友,让不少投资者捂紧钱袋子,对这个行业产生了深深的疑虑。 再是申通跳出来自爆,
韵达人心里都憋着一口气。上半年发生的“意外”,让很多韵达网点猝不及防,倍感压抑。这种情绪的背后,同时还潜伏着一种渴望——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为自己正名。事实也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7月18日,国内A股四家上市快递(韵达、顺丰、圆通、申通)
极目新闻记者 刘俊华对于喜欢网购的人来说,通过快递单号查看自己的宝贝到哪了,有一种满怀期待的乐趣。但最近两个月以来,许多宜昌市民期盼的乐趣,却被韵达快递消磨殆尽。从6月底开始,极目新闻宜昌记者站不断接到当地市民的投诉,通过韵达快递派送的货物
韵达股份(SZ:002120)的上半年,多少有点冰火两重山的意思。一方面,业务量和市场份额齐升。根据半年报披露,公司上半年累计完成快递业务量56.29亿票,同比增长29.88%,高出行业平均增速超过7.8个百分点。市场份额也达到1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