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0 10:13:38 | 浏览:329
8月30日晚间,韵达股份发布了2021年上半年财务报告。财报显示,韵达营收同比增长27.18%,但净利润同比下滑34.45%,单票收入亦持续下滑,“增收不增利”问题依旧。为应对行业竞争,韵达与德邦“相互借力”,并在场站、运力、末端、采购、联合开发客户等模块进行了对接合作。
“增收不增利”问题依旧
市场份额位居行业第二位
财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韵达实现营业收入182.09亿元,同比增长27.18%,其中快递服务收入贡献了超95%的营收,具体收入173.47亿元,同比增长30.83%。
对韵达来说,近年来困扰着快递行业的“增收不增利”问题同样也对其造成了直接影响。财报数据显示,韵达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6亿元,同比下降34.45%,其中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91亿元,同比下降30.12%。
在与圆通“榜眼之争”中,此次韵达的净利润略逊一筹,其中扣非净利润较圆通少了2亿元。不过在业务量方面,韵达则稳居第二。上半年,韵达上半年累计完成快递业务量82.61亿票,同比增长46.76%,增速略高于行业平均增速。此外,韵达快递市场份额已达16.73%,较去年同期提高0.12个百分点。
纵向来看,韵达的快递业务量由2016年的32.14亿件增长到2020年的141.44亿件,年复合增速达44.84%,市场份额由2016年的10.27%提升至2021上半年的16.93%。目前,韵达的快递业务量市场份额位居行业第二位,而行业第一位的中通市场份额为21.0%。
低价竞争致单票收入持续下降
行业的发展格局加速迎来嬗变
受困于行业“价格战”,韵达的单票收入仍持续走低。上半年,韵达单票快递业务收入2.10元/票,较去年同期的2.36元/票,下滑了11.02%。
对此,韵达解释称,一方面由于公司持续推进货品结构优化,快递单票重量下降,进一步降低单票的资源成本和收入;另一方面是基于当前快递市场的发展,公司在部分区域采取合理的市场策略所致。
韵达的单票收入下降是整个行业陷入“以价换量”“互相消耗”低价竞争怪圈的缩影。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行业快递平均单价从2010年的24.60元/件快速下滑至2020年的10.55元/件。近期各快递企业披露的业绩报告显示,顺丰、中通、申通、圆通等企业的单票收入也同样呈现下降态势。
不过,持续上演的“价格战”已引起监管重视,今年以来监管频频出手整治快递业价格战乱象。韵达认为,2021年以来,快递行业竞争环境环比改善,在行业监管的引导和规范下,非理性的价格竞争明显趋缓。
在韵达看来,受低价竞争影响,行业“马太效应”日趋加剧。其表示,报告期,在新进入者低价竞争以及头部快递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优势冲击下,伴随着主动或被动式的差异化发展及越来越高的行业壁垒,部分快递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正面临困难,特别是在核心资产投入、科技创新、融资能力、管理管控、网络均衡性等方面遭遇困境,导致获取包裹的能力不足,盈利能力越来越差,现金流日趋紧张,网络的稳定性明显下降,生存空间持续萎缩。
韵达认为,目前低质效的二三线快递产能已基本出清,而在头部快递企业构筑行业壁垒,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获取更大的品牌优势、产品优势和发展空间的背景下,快递行业的发展格局正加速迎来嬗变。
与德邦“报团取暖”
弥补快运业务不足
为了应对残酷的行业竞争,韵达选择了和德邦“报团取暖”。
2021年4月,韵达认购德邦股份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已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完成股份登记,韵达以现金方式认购德邦股份本次非公开发行的股票6695万股,认购价格9.17元/股,韵达认购股款总额为人民币6.14亿元,本次认购完成后,公司占德邦股份发行后总股本比例6.52%,成为德邦的第二大股东。
此前,2021年1月24日,双方便签订了《德邦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与韵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之战略合作协议》,协议约定合作期限为三年,双方将在市场拓展、网络优化、集中采购等方面展开战略合作,充分利用各自领域的业务能力和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以期实现提升市场占有率、降本增效、增强双方持续盈利能力及提升品牌机制的合作目标。
近日,德邦在半年报中提及与韵达合作的进展。德邦表示,自协议签订以来,合作双方在场站、运力、末端、采购、联合开发客户等模块进行对接,并初步达成了一定的合作成效。
在场站模块,韵达将向德邦开放富余场站、产业园资源的开发使用,同时,韵达在场站方面丰富的管理运作经验也将导入德邦。
在末端模块,后续合作中韵达将向德邦开放末端网点韵达快递超市的系统接口,结合德邦渠道覆盖需求将末端网点进行互通,提升德邦的网络覆盖密度,并延伸其销售网络覆盖深度及广度,实现对于部分偏远地区的用户覆盖及末端派送的环节的效率提升。
在联合开发客户方面,韵达客户中存在大件快递、零担等综合性服务需求而不能独立满足客户产品需求时,韵达将优先推荐客户使用德邦股份相关产品,或优先选择与德邦共同合作开发该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对应的快递、零担、供应链等多产品的一体化服务,实现末端客户共享,提升德邦开发客户的效率并增加客户粘性。
由此可见,韵达入股德邦,不只是纯粹的资本投资,更有实质性的合作内容,是一场“相互借力”的“全面结盟”。对于韵达来说,和德邦的合作有利于弥补其快运业务的缺陷,加强自身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
能否实现1+1>2的效果?目前来看,这一场“相互借力”的合作是否能帮助双方在快递行业的激烈竞争中取得优势还有待后续观望。
奥一新闻记者 林思思
写在前面的话过去的一周,俄乌开战,金融证券市场一片哀嚎,但唯独两者股逆市上涨。港股快运第一股-安能物流,自从被纳入恒生综合指数后大涨,目前已从谷底的4.71港元涨至5.74港元;A股首家IPO快递股-德邦快递,则是被收购传言再起后开始连涨三
提示!快递生态圈主要目标群:(投资人 私募基金 券商机构 各地方政府决策者 快递监管部门 快递经营者 媒体从业者 快递上下游经营者 加盟网点老板 年薪30万以上快递物流从业者 )添加公众号之前请阅读提示,是否属于该目标群| 快递生态圈投资组
每经记者:王郁彪 每经编辑:刘雪梅德邦逐渐进入“京东时间”。8月24日晚间,德邦股份(SH603056,股价13.19元,市值135.46亿元)披露了高管团队变更的公告。公告显示,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崔维星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总经理职务,继续担
记者 | 白帆编辑 | 近段时间,德邦被收购的传闻甚嚣尘上,而伴随着股价涨停、停牌,是否被收购了却陷入迷局,官方至今没有公布交易情况。但不论交易结果如何,外界都认为德邦只能坐等被收。原本意气风发的快递“老大哥”,究竟因何走到了这步田地?究竟
一年一度双十一活动圆满落下帷幕,全民剁手狂欢的氛围之下,各大电商平台纷纷创下了全新的销售记录。公开数据显示,天猫双十一总交易额达到5403亿,同比增长8.4%;京东平台累计下单金额定格3491亿,同比增长29%。而#双十一#话题也数次引爆热
“物流界黄埔军校”这个标签,让人欢喜让人忧。天下网商记者 汪佳婧金三银四的日子里,快递行业高管们的跳槽、辞职,动向多的有点“不正常”,尤其以德邦的三连辞震动业内。3月4日,德邦副总经理黄华波因健康原因辞职,但仍继续担任公司董事。3月18日,
作 者丨见习记者费心懿编 辑丨张伟贤图 源丨视觉中国历时四个月,京东物流和德邦股份的“收购大戏”迎来尾声。7月27日晚间,京东物流(02618.HK)宣布于7月26日完成收购德邦股份(603056.SH)股本权益的相关交易。随后,德邦股份发
近日,中通、圆通、申通、百世、韵达和极兔6家快递企业陆续发出全网上调派费的通知,称9月1日起,上调派费0.1元/票。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近10年来,整体快递行业单票价格持续下滑,平均单价从 2010 年的 24.60 元/件快速下滑至 20
记者 | 杨马可编辑 | 陈菲遐今年618并没有带来“快递行情”。在618开始前一周内,韵达股份(002120.SZ)、圆通速递(600233.SH)股价分别下挫5.51%和4.36%,“老大哥”顺丰控股(002352.SZ)的股价也下挫了
近日,阿里巴巴计划收购韵达控股有限公司(SZ:002120)至少10%的股份、最多可能达到15%的消息,在业内广泛传播,如果消息被证实,这将是阿里对大型快递企业的第五笔投资。据知情人士披露,阿里希望从韵达掌权股东、创始人聂腾云、陈立英夫妇手